“我们看到的官员名字海了去的,说不定是哪个请托过你的人呢。`”

        “也是,管他呢,这种人,算了,让他撞次南墙就醒了。”左参议摇着头嘲笑了一声,然后将奏折交由了一旁的书吏,吩咐他将奏折上报给通政史。

        通政使是通政司的最高行政长官。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当奏折送呈过来的时候,通政使正在加班写青词,这青词是严阁老交代下来的,要今天下班前写好交给严阁老呢。

        另外每次嘉靖帝斋醮的时候,下面都是一堆歌功颂德的折子,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况且也是出于对下面左右参议的信任,下面官员都审核过了,我也就不用费心了,还是严阁老交代的青词重要。所以在这批奏折刚送过来,通政使就挥手说了声过。让人登记用印送交内阁处理。

        于是,朱平安的奏折混在这一批歌功颂德的奏折中,被人登记在册之后用了印,然后直接送呈了内阁。

        奏折登记在册是为了防止权臣私自扣押奏折。这是上任辅夏言在位时订立的制度。所有递呈内阁的奏折,必须得有内阁官员处置,不能私自扣留遗没。

        在通政司波澜不惊的奏折,在内阁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内阁也并非只有严嵩他们几个内阁大臣,还配有一些辅佐性的官吏,这批奏折就是先到了辅佐性的官吏手中。

        前面的奏折都是歌功颂德的折子。换着花样的颂德,到了朱平安的奏折的时候,负责查看的官员也是跟通政司的官员一样,有些不屑的笑了笑,小官也来凑什么热闹。

        “哦,朱平安的,这可是本次的状元郎,那就看看状元郎是怎么歌功颂德的好了。”负责官员笑了笑,翻开了朱平安的奏折。

        只是这么看了一眼,负责官员脸上的笑容便消失了,一下子变的很是凝重。

        “董大人,你这是怎么了?”另一位官员有些好奇。

        董姓官员没有说话,将奏折传给了这位好奇的官员,等这位官员拿到奏折看后,脸色也是一下子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