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处箭伤是去年庚戌之乱,我奉命率部追击鞑靼偏师,被一个鞑靼狗给射的。不过射了我赵某人,他们也没落下好,被我率军一阵掩杀,足足斩首五十九”

        赵大膺赤着膀子,伸手反指着伤痕,详细讲解它们的长短尺寸、受伤年代,如数家珍一样,一一跟众人道明伤疤来历,慷慨激昂,唾沫星子横飞。

        每一条伤疤,赵大膺都配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众位官员听得热血沸腾,仿佛亲历战场一样,仿佛亲眼看到了一员虎将身披赤红战甲在敌军中来回往来冲杀一样。

        “好!”

        “彩!”

        “真是一员虎将!”

        “如此猛将,真乃当时赵子龙!”

        “有赵将军此等血勇虎将在,何愁鞑靼不灭,何愁倭寇不除!”

        “赵将军真是勇猛万人敌,有赵将军真乃我大明之幸,若人人都如赵将军,那我大明必将再次封狼居胥。”

        在赵大膺每介绍完一条伤疤,堂上堂下都会有一阵叫彩声,尤其是旁听席上的武官更是踊跃,堂上堂下的众位官员都被赵大膺的伤疤震撼到了。

        不仅仅是严党,包括李党、中立党派,众位官员皆是一致好评!

        严党就不用说了,即便赵大膺没有伤疤,即便赵大膺是个酒囊饭袋,他们也是站在赵大膺这一边的,这是立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