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管库看了贾郎中一眼,贾郎中知其意,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呵呵一笑吸引了朱平安的注意,继而笑着对朱平安说道,“子厚也算是初来太仓,不知道太仓的‘惯例’再正常不过了。”

        “那就先说一下‘四两平’吧。”贾郎中笑眯眯的说道。

        “什么是四两平?”朱平安好奇的问道。

        “四两平嘛,呵呵,子厚也来太仓数日了,应该也看到了,库兵搬运银两很是辛苦,我等虽不劳力,但是却也劳心的很,子厚你是不知道,每年收赋税、盐税折银的时候,熬夜加班对我们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了你想啊,各地布政司并南北直隶等府州县解纳税银、马草、绢、布、钱钞、钱纱、子粒、黄蜡、扣价、船料、商税、契税、盐课、赃罚、辽饷、漕折等二十余项银,可谓汗牛充栋,我等熬夜加班也要忙上月余。”贾郎中一脸疲倦的看着朱平安,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

        开头铺垫的这么用力,这么正经,下文肯定不正经。

        朱平安听了贾郎中的铺垫,心里面就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果然。

        接下来听到贾郎中解释的四两平,朱平安在心里对太仓的“惯例”嗤之以鼻。

        “地方上呢,看我们如此辛苦,也都同情我等,各地每年往太仓捐项银两时,都是每100再额外多捐4两银子,以慰劳我等。我等都是多次拒绝,可是这都是太仓和地方上百年来形成的惯例,地方上坚持如此,我等也没有办法,只好也遵守了这惯例。这多出来的4两银子呢,按照惯例,其中2两分配给库兵,另外2两分配给我等库官和查库使,这个惯例呢,俗称‘四两平’。”贾郎中缓缓的将四两平的惯例讲了出来,话语里好像他们也是迫于无奈,不得不遵守这个惯例而已。

        朱平安听后,面无表情,心里面已经掀起了惊天骇浪了,对贾郎中等人唾弃不已。每100两银子,就多收4两银子,太仓每年大约收银二百余万两,那单单就这“四两平”这一项,他们每年就多收80000余两白银。

        这平白给老百姓增加了多少负担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