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善哉…文殊大师此举与释尊以身饲鹰相提并论。”白云寺的方丈大师赞道。

        白云寺的方丈对文殊大师的行为高度赞赏,朱平安的这一篇文章在短短数日,已经显露了对佛教的不良影响,短短数日,对面的道观香火就鼎盛了三成之多,多了不少信徒。

        虽然,现在对白云寺的影响还不明显,但是方丈目光看的长远,现在这篇文章只是传播了数日,局限于京城而已,若是这篇文章传播广了久了,那对整个佛教的影响可就大了。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恐怕结果会更糟,信徒流失,甚至可能都会影响到佛运。

        这种热血扇动式的文章,最是能误导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芸芸大众了。

        至于这么做有什么后果?

        听说朱平安是一个读书人,又是个六品小官,肯定有诸多顾忌,不会像市井泼皮那样动手动脚。

        最多发个檄文,或者气势汹汹的来争辩吧。

        不过若是能引起朱平安前来辩论佛道,那是最好不过了。

        若论辩论,佛教还没有怕过谁呢。佛教重视崇尚争辩,很多佛教的奥义就是通过互相辩论才领会的。绵延千年的佛道之争,在前朝不是以道教彻底落败而告终的吗。道教厌元朝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的两次辩论中败北,使得朝廷两次下令焚毁道经,从此道教日趋式微,佛教大兴。

        若是朱平安来争辩的话,正好可以泯灭朱平安文章的影响,为佛教的兴盛再添一把火。

        善哉,善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