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朱平安当然知道。

        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基本论点,是说人们应该追求义还是利的问题。

        孔圣人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奠定了基本论调;孟子的“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更进一步阐述了唯义论;荀子的“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更是彻底把商打入了地底。

        以上这些就是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重义而贱商,也就是“所谓末者,工商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士农工商,商在最末。”中年官员侃侃而谈。

        “非也。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日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稽;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不分贵贱先后。”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提出了与这个时代主流观念不同的观点。

        这就是时代的差别了。

        虽然在明朝,商人的地位已经好多了,不过跟现代还是没法比。他们永远也想不到几百年后有个商人会被全民称为“爸爸”,他们更想不到几百年后西方强国的财团政治

        “可笑,焉能不分贵贱先后。荀子有言: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又有一位官员起身反驳朱平安,一脸少年郎你的思想很危险呢的表情。

        “就是啊子厚。商人重利无义,为人所不齿。《礼记·王制》曰:工商‘出乡不与士齿’,就是明证。”紧接着就有官员附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