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平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张经的好意,“多谢大人,不过下官还是想要下去招募新兵。”

        “哦,子厚,为何舍近求远?”张经问道。

        “大人,下官以为练兵与私塾教育学生一样。刚进学堂蒙学的稚子,就像一张白纸,只要颁布规矩,稍加教育约束,就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相反,那些已经在学堂厮混了多年的老生,就像一张乱涂乱画满了的纸,就算你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督促他们,也无济于事,无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关系和性格。练兵也是,招募新兵,虽然需要多费时日训练,但是可以颁布军法,培养他们令行禁止;挑选老兵,虽然看似节省训练时间,但是他们已经定型了,再训练也训不出令行禁止来。所以,下官想要下去招募白纸一样的新兵,”

        朱平安拱手解释道。

        “嗯,听着有一定道理。”张经微微点了点头,又好奇的问道,“子厚,你要去哪里募兵?”

        去哪里募兵?!

        朱平安想也没想,脱口而出:“义乌”。

        义乌,没错,就是义乌!

        历史上,戚继光就是从义乌招募出了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有成功经验在,朱平安自然不会忽视。

        当年戚继光募兵,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最初戚继光以丽水和绍兴兵为主力,募集训练出一支“新军”。这支新军在台州等地连续打了好几个小仗,都取得了胜利,戚继光对此很满意也很得意,不过在戚继光得意之际,这支新军遭遇了一场大仗,一场硬仗,然后浙军就露出原形了,节节败退,四散逃窜......

        戚继光百思不得其解,这支新军为何会败,不应该啊。这支新军具备了取胜的所有因素:(一)优秀的将领:这场战役是自己亲自在前线指挥的,自己指挥的一点问题都没有,相反自己指挥的还很好,抓住了倭寇的弱点;(二)优势的兵力:己方新军足有三千余人,而对面倭寇只有一千,己方占据兵力优势;(三)优良的装备:己方新军装备齐全,披甲率、火器率都不低,武器也都是百炼精钢,比倭寇要好得多;(四)训练有素:己方高强度严格训练了四个多月,可谓训练有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