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破这个圆圈倒不算难,比如将它视为日月、天方地圆等。但却面临一个问题,这圆圈是来源于四书五经,你回答的时候乃要贴着圣人之言。

        不然宋提学出的题目没跑出四书五经,而你却去谈了日月星辰,这无疑要被打落的。

        却不知道这些考生是单纯为破解“圆圈”而烦恼,还是他们知道题义却不得解题要领而烦恼。总之,他们的眼睛满是旋转的圆圈,提笔而无从下笔。

        林晧然却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考试。按着以往的习惯,将全部答题都写在草稿上,然后再誊抄到考卷中,所以接着看下一道题。

        这是一个试诗帖的题目,题目是:“一树百获”。

        单从题面上理解,这无疑是说树结果实,而且是一种产量很多的果树,都会纠结着这会是梨树、桃树还是杏村。

        只是若这样想的话,那无疑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

        这道题目出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此题题面上说树获,但其实是在说树人,培养人才能够长期受益。所以能寻得出处的考生,会容易答题,而找不到出处的考生,必然会南辕北辙。

        上次县试中的“根穿绿藓纹”,总归还是能够蒙一蒙,当时郑国志虽然蒙到了松树,但不能说差得太离谱,如今靠蒙,绝对没有半点机会。

        似乎有所感,台上的宋提学朝着林晧然望来,脸上带着一丝自信的微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