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这次远航活动,评价无疑是极高的。反正林晧然记得历史老师讲解这个件事时,口沫横飞的激动模样,简直就是大明已经站到了世界之巅。

        但林晧然翻阅着史料,更多的却是无奈。

        这次耗费巨资的海上远航活动,不仅没有为大明找到一条新的财路,而且还继续引进一桩赔钱的买卖——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一场国对国的贸易,但由于政治体制的关系,更多时候是大明皇帝采购其他国家的奢侈品,只为满足皇帝一个人的私欲。

        大明皇帝无疑是绝对的大土豪,出手无比的阔绰,往往都是以十倍购之。这些小国仿佛是闻到血腥的鲨鱼,表示你不用派郑和来接我们,我们每年都将商品给你送去,化身成为大明有名无实的藩国。

        正是如此,郑和下西洋虽然给朱棣带回大量的奇珍异宝,但却没能给大明找到财源,加剧了大明的财政负担。

        朱棣的帝国继承者朱高炽算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甚至有过亲自拉犁体验百姓辛劳的记述。他在登基诏书中发布了若干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停止下西洋。

        由于维护成本过高,那些下西洋的宝船全部烧毁,那两万多经验丰富的海员则回归兵籍,郑和亦被留在南京混日子。

        成化九年,户部官员刘大夏旗帜鲜明地阻止明宪宗再次下西洋,藏匿了郑和留下的航海图,并烧毁了郑和的航海资料。

        面对前来兴师问罪的明宪宗,这位官员理直气壮地反问:“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最终,大明这一次远航投资,以血本无归收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