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从来都不可恣意妄为,而是要受到百官一定程度的约制。

        纵观华夏历史,除掉开国初期的一代或二代皇帝能够为所欲为外,其子孙继承皇位都会受到百官的约束,甚至还得面临废帝的危险。

        以汉晋唐宋明为例,中后期的皇帝不再出现大权独揽的情况,君臣之间总是在互相制衡。若不是双方达成一致,很难达到政通令行。

        嘉靖的出现实则是一个异数,一来他并没有受到“正统的皇家教育”,二来他这个人的性子比较拗,甚至都不怕史书如何写他,偏偏还极有政治天赋。

        嘉靖是以小宗继大宗,这种皇帝本该相对要弱势一些,但嘉靖却偏偏是一个性子要强的人,初登大宝便挑起了大礼仪之争。

        有时强硬是好事,但有时强硬则会坏事,特别他想要成为一位为所欲为的皇帝。

        在大礼仪争执最激烈之时,时任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对众臣说道:“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嘉靖三年七月,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哭声、喊声震天。

        嘉靖得知情况后,当即派几个太监去让群臣散去,但君臣僵持到中午仍不敢散去。于是年轻气盛的嘉靖当即下令锦衣卫将翰林学士丰熙等八人逮入诏狱,却不想引起群臣更大的哭声。

        嘉靖感到了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衅,当即选择以强硬的手段处理这件事,下令锦衣卫对左顺门大哭的官员进行武力清理。

        四品以下的官员一百三十四人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姑令待罪。共计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十七人被创死亡,重伤残疾者过半,杨慎等侥幸未死者,被配充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