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察的前期考评中,除了访单之外,最重要的则是考语。

        所谓考语,是每逢京察之年,由各堂官对一众属官所写的评价。

        这个时候,大、小九卿地位的重要性亦是体现出来。他们虽然没有对属官的人事权,但对属官的前途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旦得到堂官极差的考评,该官员虽然不一定会被朝廷直接免职,但通常不会在这一次京察中得到升迁,甚至前途都要蒙上一层阴影。

        由于是同一衙门工作,所以该堂官对属官的了解会比较深刻,只要这位堂官做事比较公允,那评语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按说,考语要比访单更有借鉴意义。

        只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哪怕看似公正的科举,亦是时而会出现舞弊案,更何况充满着不同利益群体的京城官场。

        徐阶出任首辅之后,跟着严嵩独揽大权的风格截然不同,而是将权力不断地下放到各部。

        以兵部尚书杨博为例,兵部虽然被朝廷大大地削减了军费,但在肃清九边的将领之时,徐阶却给予杨博极大的自主权。

        杨博所举荐的人员基本都得到通过,从而更大地掌控住了兵部。不说担心徐阶的权威,单是投桃报李,杨博都会拥护徐阶这一位首辅。

        随着徐党的言官攻击于吴山所带领的革新派,加上二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朝廷的大员自是明白徐阶的一种心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