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如此重视南海珍珠,倒不全是因为南海珍珠的珍稀性,而是大明王室的使用需要。

        朱元璋在夺得天下后,不仅推行了“黄册制度”,将百姓划分八十余种职业并代代世袭,而且还建立了等级森严的舆服制度。

        像皇后的凤冠上,则要大大小小镶缀上5000多颗珍珠,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量。

        接着妃嫔、太子妃、亲王妃、郡王妃、公主、郡主等皇室女眷以及朝廷的命妇们,要依次按着地位的高低对珍珠进行递减,需求量很是惊人。

        亦是如此,从洪武朝开始,朝廷就已经下令将由雷州至廉州的珠池列为国家的宝源,禁止珠民再进入珠池中采珠。

        这里的珍珠产亦是惊人,朝廷采珠收获最多的一次发生在弘治十二年,动用了大大小小的海船600艘,军壮民夫共计万余,采得珍珠重28400两。

        据《檐曝杂记》记载:一颗大如龙眼,没有瑕疵,重三钱的珍珠要价二万两以上,若是有黄豆般大的黄晕亦值一万两;而重七八分、形状浑圆的珍珠值二千两;很多信佛的富贵人家的念珠,动辄就要价上万两。

        亦是如此,兵备道衙门不仅是要防着安南入侵,更要为大明王室守护好这处宝源。

        兵备道这个官职看似是武将,但韩石生却是实实在在的文官,身兼着正四品的按察使司佥事。亦是由于拥有这个官职,地位要凌驾于粤西三府知府之上,拥有着监督地方官的权力。

        韩石生正在花厅用茶,听到林晧然和雷长江跟了过来,便决定做戏做全套,嘴角流露着不屑的神情道:“林知府和雷知府好奇心这般重,那就将他们一起都带过来吧!”

        “是!”进来汇报的人拱手,然后匆匆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