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晧然的脑海当即闪过了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当即装着大义凛然地回应道。

        这话自然是应付吴山的,林晧然从来都不是舍生取义的官员。之所以如此选择,一则这是当下“拯救”吴山最好的方法,二则他实质还是为了他自身着想。

        他今年二十一周岁,嘉靖三十七年的进士,进入官场不过四年多。虽然他已经身居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但年龄和资历都成为了一道枷锁,根本无法跟年龄和资历雄厚的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相比。

        林晧然若想要走到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的前面,想要在他们前面入阁拜相,那他不能老老实实地排队,需要另辟蹊径才行。

        这引发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端,无疑有利于他上位。

        两方政见之争拼得火热,那他这位改革派的代表便不会被过多地质疑年轻和资历,而是将焦点放在谁改变大明的窘境,并将大明带向盛世。

        如果皇上想要重用改革派,林晧然别说是在入阁拜相,甚至还有机会争一争首辅的宝座。

        正是如此,不管是为了保住吴山,还是为了他个人的前程和政治投机,他都需要帖上改革派的标签,跟着徐阶斗上一斗。

        当然,这些事情他只会埋藏在心底。当下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改革派代表,是要帮忙吴山摆脱当下的麻烦,并劝说吴山站出来推动盐政改革和江浙开海。

        ,?

        吴山不是林晧然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他的龌龊思法,听着这充满无私的话语后,便是充满欣赏地说道“你今日之举,当真令我对你刮目相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