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大明的朝堂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虽然原吏部尚书郭朴已经去职,但原户部尚书吴山填补了他的空缺,而这一天注定属于吴山的。

        吴山本身就是一位颇具实力的朝廷大员,现在出任吏部尚书,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不说跟董份、严讷之流,完全可以跟徐阶直接叫板。

        最为重要的是,他即将主持京察,手握着京城百官的生杀大权,自然是令到诸多官员选择改换门庭,纷纷要投于他的麾下。

        跟着北京京察的动荡不同,南京的京察进行得很顺利。

        南京吏部会同都察院考察则是有了结果部郎中乔伊等二人素行不谨,吏部主事谢封等三十一人罢软无为,户部员外郎徐伯相浮躁浅露,通政司右参议汤日新等十三人才力不及,户部郎中黄朝聘等十四人老疾等。

        现在他们若是不想步那帮倒霉蛋的后尘,那就得千方百计地给吴山留下一个好印象,从而成功地避过这一场六年一次的劫难。

        “这是我家大人的礼单!”

        “我家大人明日设宴,这是帖子!”

        “下官跟吴尚书是表亲,特来求见!”

        ……

        在得知吴山出任吏部尚书的消息后,便是纷纷涌到了吴府门前,争先恐后地进行送礼、宴请或求见等,令到吴管家忙得找不着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