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知道这个打破常规的举动有些不妥,甚至他要承受外界相当大的压力,但现在大明缺乏的正是一种革新的精神。

        翰林院的很多官员说是储相,但实质很多都是书呆子,至今都还是只知道知乎者也。像林爌年纪比徐阶还要大上好几岁,已经是坐等退休的年纪,现在对大明根本没有任何贡献,更别希望他今后能够教导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正是结合诸多方面的考虑,林晧然这才决定做出了这一个异样的举动,推动朝廷在两京乡试主考官的人选上打破常规。

        徐阶将纸条贴到奏疏上,这才抬头望着林晧然,却是冷哼一声,望着林晧然沉声地质问道:“林侍郎,你这便是要推行革新了吗?”

        一名亲信正在给檀炉换上檀香,在听到这个质问的时候,当即感受到了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他暗暗地咽了咽吐沫,眼睛复杂地望向了林晧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老爷这般显露锋芒了。

        这话已然是在提醒林晧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左侍郎,还没有达到推行革新的资格。

        林晧然自是听出了徐阶的弦外音,亦是感受到了徐阶身上的那般杀气,却是理直气壮地回应道:“元辅大人,下官只是想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大明选拔人才,此举谈不上革新。如若要论到革新,张永嘉昔日改由京官出任十三省主考官方能称得上革除旧弊,此举为我大明选拔人才可谓是居功甚伟!”

        张璁是以邀宠而上位,更是没节操地不经廷推而是领取中旨入阁,成为清流派眼中的奸臣。

        只是这么一位“奸臣”,至今都被主流所摒弃,但却不得不承认:张璁在首辅的任上,却是比严嵩、徐阶和夏言这么名声好的官员做出了更多的实事。

        现在林晧然如此抬举张璁,虽然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论点,但未尝没有含沙射影之意。若是张璁还在首辅的位置上,怕是会支持林晧然的决定。

        徐阶听到“张永嘉”这三个字,顿时如同炸了毛般的公鸡般,压抑着心中的滔滔怒火沉声地道:“乡试主考官早已有章程,由你如何巧舌如簧,老夫亦不会跟你如何胡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