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所发生的事情,对普通人自然是隐私之事,但林晧然在西苑早已经安排耳目,这个事情自是不可能瞒得过他。

        袁炜自然知道事情瞒不住林晧然,但并没有选择正面确认此事,而是左右而言他道:“通倭通虏之事有南京御史林润为证!”

        “林润上疏弹劾严世蕃亦就罢了,其中还涉及严阁老,下官以为不可听信其一人之言,当进行认真核查!如果严嵩父子所犯之事属实,自然要亟正典刑》?,以泄天下万民之愤。倘若林润没有实查实据便虚构罪名构陷前首辅,此人当斩!”林晧然显得对事不对人地道。

        在说到最后的“斩”字,却是透露着丝丝的杀意。

        倒不是他多恨林润此人,相反林润早些年上疏直言宗藩禄米之弊,算是解决宗藩禄米顽疾的倡导者之一,只是在这次的事情中无疑扮演了徐阶爪牙的角色。

        倒不说,严嵩父子不该严惩,但应该以贪墨和构陷忠良进行查办,更是可以借着贪墨大案警示天下的贪官污吏。

        只是偏偏地,林润却是侧重了“家奴严家家资亿万”、“朝廷无如我富”和“严世蕃通倭”和“严世蕃组织江盗洗劫家财”等罪名。

        若不是他当时被关在顺天贡院,他非要跟着徐阶好好地斗上一斗,亦要让林润为他说的话承担相应的代价。

        坐在旁边不吭声的王稚登听着林晧然的这番言论,似乎是重新认识了林晧然般,已然是深深地重新打击着林晧然。

        “若愚,亟正典刑?此人当斩?你这个想法……”袁炜显得苦涩地摇了摇头,却是突然停止了,似乎是想要找一个贴切的词。

        “天真对吧?”林晧然却是主动接下话来,亦是自嘲地回应道:“当下的朝堂,确实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主要还是皇上信谁!”

        如果在嘉靖朝都是按着道理办事,任何人犯罪都要讲究罪证,那么昔日的夏言不用被斩头,杨继盛亦不用死,严世蕃大概是要因贪墨处斩并警示天下贪墨的百官,警示当今坐拥几十万亩良田的首辅大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