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收尾部分则是:“臣请皇上明察,革杨博兵部尚书一职,摒弃其任人唯亲之恶行,令南北将领再无界限,石华山等勇将得以重用,以解北边之颓势,遇战能扬大明之国威。”

        这一份仅仅数百字的奏疏写得不可谓不精彩,如同一支利箭般刺向了兵部尚书杨博的胸口,给这一位被时人谬为军事才能第一的兵部尚书当头一棒。

        当然,杨博“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这个事情早有言官弹劾,当下最大问题还是杨博对待石华山和此事的战事应当方案的得失上。

        由于已经将奏疏看完,二人便是交换了一下眼色,一同是对着嘉靖施礼道:“臣已经阅览完毕,请皇上训示!”

        其实二人心里都清楚,皇上如此生气地将这道奏疏丢过来,心里对杨博是生起了厌恶之情。对于杨博的此次的举动,已然是心生不满。

        实质上,若不是徐阶帮助说好话,嘉靖四十二年的蒙古骑兵杀到北京城郊边,杨博头上的乌纱帽便已经不保。

        嘉靖放下手上的一份奏疏,脸上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好恶,亦是开门见山地询问道:“杨博当真打算将石华山调回广东任副总兵?”

        站在红漆柱子旁边的黄锦显得担忧地望向了徐阶,这个问话虽然没有点名,但自然是询问首辅徐阶的。

        徐阶想起杨博那日找上自己时的情形,心里则是暗暗地叹了一口气,可不是第一次帮杨博这个盟友擦屁股了,则是如实陈述地道:“回禀皇上,杨博在得知辽东军情之时,亦是即刻前来内阁跟臣商议!虽然杨博有谈及将石华山调回广东担任副总兵的想法,但亦是快人快语之言,却不可当真也!”

        “若不是你拦着,怕是他当真就这么干了!”嘉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更知道杨博是什么样子的人,便是当即冷哼道。

        徐阶犹豫了一下,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杨博虽然言及将石华山调回广东殊为不妥,但其本意主要还是将石华山调离辽东,从而避免一场战事!毕竟俺答兴兵辽东,乃是冲着石华山而来,杨博将其调离不失为避免一场战事,此是良策也。”

        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