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京城官场的舆论影响力已经大大地削弱,哪怕他们再如此的不满,亦是传不到躲在深宫中修道的嘉靖耳中。

        事情的结果如何,却是取决于嘉靖的决断,而对嘉靖的决断能够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是徐阶、严讷和李春芳三位阁臣。

        今天的天气很好,无逸殿正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中。

        身穿蟒袍的徐阶坐在案前,正是票拟着两京十三省的奏疏。虽然这份工作比较辛苦,但每每想着自己的每个票拟都能够实施,心里却是有一种满足感。

        只是看到襄阳等处大雨,平地水深数尺,而滁州更是大雨雹和地震,却是让他亦是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眉头。

        他深知不赈灾必定会被骂,而且地方上的贪官亦会对他产生不满,但如果进行赈灾,那么就要从各处弄银子,这种事情却是要更加的慎重。

        严嵩的倒台固然有他通过蓝道行挑拨君臣关系的原因,亦有严嵩上了岁数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严嵩动了东南豪绅和淮盐商的利益。

        “爹,那小子主动上疏请辞了!”徐璠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显得兴冲冲地汇报道。

        理论上,第一个看到奏疏的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但在通政司转呈这个环节中,却是难免会出现“纰漏”。

        以现在徐党的权势,想要提前从通政司那里知晓某位大臣上疏的大致内容,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特别现任通政使刘体乾一直有意巴结徐阶,根本不用徐璠主动前去探听,人家便已经差人将林晧然的这个举行秘密告之。

        徐璠这个太常寺少卿本是闲职,且太常寺的点卯早已经名存实亡,故而没有前去太常寺衙门报道。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亦是急匆匆地跑来这里汇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