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却不是无端猜测。南京和北京相距几千里,书信往来历来不易,亦是为何南京官员地位远远不及北京的原因。

        一些在北京官员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南京那边却是要月余才能知晓,而且还不能保证消息的准确性。

        徐陟的这次弹劾似乎存在着认知上的误会,明显错误地认为是自己掌控下的吏部给他差等考评,却不知吏部其实是被林晧然所主导。

        如果自己那个一直野心勃勃的弟弟接到这么一条错误的信息,像宣传是张居正出任吏部尚书并给予他差等考评,又受到旁人的蛊惑,还真可能愤而上疏弹劾于自己。

        正是如此,这个事情已然是有人在南京做了一场精妙的布局,而最有可能之人自然是这位三步一算林若愚。

        咦?

        李春芳和陈以勤听到徐阶的这个质问和怀疑,显是有所怀疑地扭头望向林晧然,只是他们很快就摇头否决了这个可能性。

        毕竟京城跟南京相距甚远,这个事情既要把握好时机,还要把握住到徐陟的不甘的心态,更要在恰当的时机释放出假消息并蛊惑徐陟,其中操作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正是如此,哪怕林晧然再如何擅于谋算,再如何的计深似海,恐怕亦是无法操纵南京完成这一场布局。

        “元辅大人,下官不知你此言是何意?你弟弟上疏弹劾于你,此事与我有何干系?难不成我还能指使得了你弟弟上疏弹劾你?”林晧然轻呷一口茶水,却是嘲讽地反问道。

        徐阶却是认定此事跟林晧然脱不了关系,便是指出其中的破绽道:“徐陟在奏疏中弹劾老夫为了贤名屡番打压于他,更是为此次差等考评而自辩,分明是他误信老夫默许吏部给予他差等考评,甚至误以为此事出自于老夫的授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