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仅仅过了一日,大理寺卿万采上疏朝廷,将一份何九的供词上呈。

        何九不仅招认他是徐家的家仆,还承认是受徐琨的指使进行毁堤,另外坦白了他所犯下的种种罪状,其中便包括杀害曾四一项。

        事情到这里,曾四的案子当下正式告破,但这根本不是众人所关心的事情。大家从来都不关心曾四的死活,亦不关心曾四被谁杀害,只知道徐家就是毁堤淹田的幕后指使。

        随着传闻变成了真相,京城士子的声讨更是强烈,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徐阶的儿子徐琨犯下如此的恶行,徐阶自然是难逃其咎。

        “微臣工部左侍郎刘伯承请将徐琨缉拿归案!”

        “微臣刑部右侍郎陈石敬请还松江百姓一个公道!”

        “微臣户科给事中张三斗请治徐阶管子不严之罪!”

        ……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工部左侍郎刘伯承为首的官员纷纷上疏,请求对毁堤淹田的涉案人员进行严处,同时将矛头指向了当朝首辅徐阶。

        跟士子的叫嚣不同,官员却是采取了实际行动。一份份弹劾的奏疏如同雪片般,经由通政司纷纷飞向了西苑,很快就呈到了皇上的案头上。

        这么多官员一起上疏,纵使是素来刚愎自用的嘉靖帝,面对如此众多官员的诉求,亦是不得不顾及这些臣子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维护朝廷的正义性,这是历来帝王的需要和职责。

        西苑,万寿宫中,这里显得很是安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