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马林在大明京师停留的时候,就趁机收购了不少春小麦的种子。当然,大部分都是冬小麦的种子。

        但德意志北部纬度太高,加上这个年代有点寒冷。所以,冬小麦什么的,马林就不想了,一般都是送到美洲去种植的。

        而春小麦,马林收购的量也不多,只有10万斤,只够种植5000亩地的。但马林也不贪心,反正,他也没打算将春小麦作为北海国的主要粮食推广。毕竟,北海国这个地方,真不太适合小麦的种植。主要是,积温不够啊……

        另外就是,北海国农民压根就不大适应小麦的种植和管理。特别是麦田的管理,要比黑麦地麻烦多了。

        黑麦的生命力顽强,和野草都差不多。种下黑麦后,农民基本不用担心杂草。因为,黑麦本身就有杂草一般的生命力,杂草和它竞争,未必能竞争得过。

        而小麦不同,要娇嫩得多,也很容易被杂草给“欺负”了。所以,需要农民经常下地拔除杂草,很是麻烦。

        还有,小麦需水量更大。种植小麦,需要用到更多的灌溉用水。为此,需要挖掘灌溉沟渠,还要再田间开挖墒沟,以利于小麦漫灌。

        而且,小麦不是水稻,还不能长期漫灌,需要掌握好时间和量。没有一定的经验,难以弄得好。

        如此麻烦的过程,以这个年代的德国糙汉的智商,貌似有点难以理解,也嫌麻烦。所以,在这个年代,种植小麦的,一般都是沿着大河边沿的肥沃土地。大河边上,架水车方便。水车可以自己灌溉,不需要人力。而华夏古代百姓不同,为了给小麦灌溉,他们居然像牲口一样,用人力去踩水车……反正,这个年代的欧洲佬是很难想象自己“变身”骡马去踩水车的……就算意大利那边,目前也只是从阿拉伯那边学来了开挖灌溉渠和墒沟的手段。要他们去踩水车,可能性不大……所以,这个年代的欧洲小麦产地,一般都是在河谷沿岸的土地,灌溉很方便……

        马林当然也不会让老百姓去踩水车,而且,5000亩春小麦也着实不多。所以,他干脆在莱尔县的埃姆斯河旁边,挑选了5000亩地,用于种植春小麦。而马林在曼哈顿岛的麦地,因为在哈德逊河中间的小岛上,灌溉更是不成问题。

        虽说,春小麦不如冬小麦好吃。但是,那也是小麦。不管怎么说,小麦面粉做的面包的口感,都比黑麦面粉做的面包好多了。如果这5000亩小麦地平均亩产500斤的话,也有250万斤的产量呢。用来做白面包,可以做很多很多。拿去卖的话,也能卖出高价。反正,欧洲又没有春小麦,甚至吃白面包的人都不多。拿去卖的话,基本也能卖出5芬尼每磅的高价。若是有250万磅小麦卖出去,也能有4万多金币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