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晴道“七哥为何对博学鸿儒科如此提倡?”

        “当然厉害了。”

        燕七道“科举制度,遴选人才,的确有效,许多贫寒才子十年苦读,一招科举,扬名天下,从此,踏足官场,平步青云,治理天下,后世流芳。”

        “但是,这世上偏偏有运气不好者,宛如犯了太岁,屡试不中,纵然博学多才,扬名天下,也与举人无缘。还有另外一种,偏科严重,虽有学问,但要么不会八股,要么不会社论,要么不会吟诗,要么不善数术。更有一种人,虽然满腹学问,但却因为许多客观原因,没办法参加科举。”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样的人考不中科举,难道就说明他们不懂治国之道吗?非也,说不定其中便有治世之能臣。可是,考不中举人,纵然有治世之道,也无法一展抱负。”

        “所以,博学鸿儒科的出现,便让那些没有中举的才子名士,博学大儒,有了治国安邦的机会,这难道不是难得的好事吗?”

        安晴满眼都是小星星“想不到七哥对于治世理政,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解。七哥不是对朝廷政事没什么兴趣吗?为何你懂得这么多?”

        燕七装叉道“懂得越多,越没有兴趣。”

        这个b让他装的,足有一百分。

        安晴又补充道“曹丞相当初定下的规矩,

        每三年举办一次博学鸿儒科考试,凡事中了秀才的人,都有机会参加海选,海选过后,可以进入博学鸿儒科考试,当然,那些名人雅士,博学大儒不需海选,可以直接参加考试。甚至于,周边诸国的才子名士,也可以参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