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那些怯濡不愿意参加迁徙百姓任务的世家,就会与这些官职失之交臂了。

        像黄承彦和庞德公这样的隐士,他们可以不在意这些,可那些一直以来依附于刘表的世家们,会真得不在意吗?

        而蒯良之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启程,前去南阳郡北部,其实就是再等他的长子蒯钧的消息,在等庞德公的答复。

        这一天,蒯钧回来了,不过,庞德公却没有像黄承彦那样,一起跟着来到襄阳城。

        “钧儿,怎么样,你到鹿门山,见到庞公了吗?他可愿意来吗?”蒯良一见到风尘仆仆赶回来长子,急忙问道。

        蒯钧见到是父亲垂问,急忙回复道“启禀父亲大人,儿子见到了庞公了。儿子一到鹿门山下,山民大哥似乎知道我要去,他一直就在山下等我。庞公看了您的名帖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儿子在鹿门山上留宿了一夜,第二天就山民大哥送我下山,接下来,山民大哥跟我到了城门口,他便独自骑马北上了。

        儿子一再想邀请他到入城来见一见您,可是,却被山民大哥拒绝了。”

        山民大哥就是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长子的回答并没有超出蒯良的预料。

        蒯良也了解庞德公的苦衷,刘表想要邀请庞德公出山为他效力,不是一次两次了,可都被庞德公婉拒了。若是庞德公一直当隐士,刘表慑于他的名声以及庞家在荆州的地位,并不敢为难庞德公。可是,庞德公一旦这一次亲自参与迁徙百姓之事的话,就再难以拒绝刘表的邀请了。

        庞德公不是不想出山为百姓出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他只是真得不想为刘表效力罢了。庞德公与黄承彦都是荆州非常有名的隐士,但是,他的身份毕竟与黄承彦还是不同的。

        庞山民也是如此,不过,他是年轻人,参与了之后,可以跟着父亲一起继续隐居。有庞德公在,刘表同样也不敢动他的儿子。故而,庞山民才会过襄阳城的城门而不入,不是不给蒯良面子,只是暂时不想让刘表的人知道此事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