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这几本书,对于华佗张羡和于吉而言,都是现成,因为,他们三饶医术早就已经成型,着述这几本书,只是一种将他们各自的医术形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而已,至于以后,顶多是多看一看一些奇难杂症,多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再以后记或者后篇的方式,补录到当年新印刷出来的新书当中即可。

        这其中,稍微有些繁杂的书,就是金珏力主一定要编纂的《华语》。

        所谓《华语》,就是金珏打算效仿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平时的言行而汇总成册的一本书,儒家经典书籍之一。

        论语可以是真正提高孔子在华夏文化圈地位的一本书。

        金珏如此做法,既是在提高华佗在华夏医学界的地位,同时,也是在用华佗在民间百姓当中的声望,进一步提升医学的地位,进而将医学拔高到与儒家,道家和法家能够相提并论的四大文化流派之一。

        金珏在益州境内,也只会在益州境内压制儒学,也因此,他在益州境内推行的新法或者新政,对于大汉境内的儒学打击很微弱。

        金珏在益州境内力挺法家。道家和医家三大文化流派,仅仅只是为了埋下一颗种子而已。

        至于这三大文化流派究竟是否真的能够在未来在之后的历史朝代中,形成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实力,还得看这些流派承继者们各饶魄力和能力,若都是像历史上的墨家那样,墨翟一死,信徒们便只顾着各自的信仰或者利益形势,而不注重学派的继承和发展的话,也就活该他们会沉寂于历史的长河之郑

        这本书编纂起来相对较难一些,一则,愿意参与进来的识字的人很少,金珏只能慢慢寻找并加以培养,幸阅是,他的义父华佗是一个非常看重个人名誉的人,并没有将金珏专门派驻到身边收集他平日言行的书童培养成医者。

        不然的话,换做李当之,这个任务完成起来,会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到现在为止,李当之已经将金珏派到他身边的三个书童全都培养成了为他编纂《神农本草经》而服务的技术工种,比如,专门采集药材的药童,专门为药草绘图的画师,等等。

        第三次之后,金珏便再也没有向李当之身边派过任何一个书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