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鲍信在战场上舍死忘生,拼了自己的性命从乱军当中救出曹操的话,曹操也未必能够成为后来的他。

        为了掩护曹操突出重围,鲍信战死于沙场之后,最后,就连他的尸体也无法找到了。

        曹操当时十分悲痛,用木刻鲍信之像,哭着祭奠他。

        而这也是后来,在建安十七年,为了追录鲍信的功绩,曹操开始启用鲍信的两个儿子的原因,其兄鲍邵被封为骑都尉、新都亭侯。

        这样一个对曹操,对整个曹氏家族都有大功德的人,却因为尽忠职守,而惨死于昏庸无道的曹丕之手,而这也就是后来,司马氏轻而易举地取代曹氏,却很少有大臣肯为曹氏拼死尽忠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淮南三叛,

        王凌之叛,文钦之叛和诸葛诞之叛,也就只有文钦等人对曹魏是忠心。

        淮南第一叛——王凌之叛:

        王凌起兵固然是对司马懿诛杀曹爽那个蠢货之后专权而不满所引发的,但是,他却是准备扶立曹氏宗族的曹彪为帝,若曹彪是个人才也就罢了,可是,偏偏曹彪本人只是曹操其中一个儿子而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才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故而,王凌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赞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