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一种选择,毕竟,蜀郡张家人早晚都是要全部离开益州刺史部的,用土地换取一些金银铜钱,或者绢帛,也总比让族人到南中地区去耕种仅仅五十亩耕地而丧命要划来的多得多。

        况且,金珏将整个键为郡境内所有的蜀锦制造和贩卖的权利交给了蜀郡张家,每年张家在这项生意上只需要向官府缴纳很少一部分税款便可。

        这方面,金珏也算是让了一部分重利给张家作为他们在田产方面的损失了。

        也因为这些个乱七八糟的缘故,一直到益州中部地区六郡境内的几乎所有新官道全部都修好了,金珏也没有允许下面的官吏调用人手和财力,修筑成都城通往周边其他各县的官道。

        不仅仅是这一项超级大工程,在新官道修筑期间,以及之后,凡是由地方郡太守,亦或者县令、县长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将项目上报到新都城,得到益州牧幕府,其实也就是金珏的允准之后,开工建设的工程,也全都采用了金珏花钱雇佣百姓的方式。

        这种方式,从刚开始,既有悖于以往朝廷或者地方官府无偿征调百姓参与朝廷或者官府兴办的工程之中的大原则,而且,从表面上看,金珏所选择工程,既劳民伤财,同时,也虚耗官府府库中的钱粮。

        毕竟,刘璋主政益州时期,尤其是益州中部地区不仅算得上风调雨顺,百姓们每年的收入都还算是足够度日,而且,益州境内道路也并未出现过阻塞的情况。

        可之后的事实证明,金珏从一开始就征募百姓修得这些个新官道,在之后益州各级官府出兵平定益州境内蛮族和暗中潜伏起来的反抗金珏的势力发动的大暴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因为新官道的便捷性,平叛的速度是加快的。

        不仅如此,益州刺史部境内,除汉中郡之外,就算是在南中地区开展的几乎每一项工程,其进度和速度都远超之前任何一个益州刺史或者州牧主政益州时的速度。

        不止是汉民,就连一些在山林当中隐居的蛮族小部落,在听到官府颁发的公文之后,也纷纷走出山林,从蛮族首领,到一般部众,全都参与到了工程之中。

        要知道,每天三顿饭,即便不能够管饱,而且,一般晚上分发给工人们也都是稀粥,可即便如此,参与工程的百姓们也都觉得每一天都如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金珏答应的工钱和粮食,也是一天一结,即便是完成了最低完成度的一批工人,也能够得到一文钱,以及一合粮食,目前为止,付给百姓的粮食,依然还是益州中部六郡各级官府库房宫里存放了一到两年的粮食,主要是粟米。

        金珏当上益州刺史之后,便强令治下的百姓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或者水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