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侯非常不屑地斜着眼睛看了一眼糜芳,便不再理会他,金珏将他‘赶’出益州之前,曾经给他评论过刘备麾下主要重臣的性格,金侯对金珏提到过人的基本上都非常尊敬,就算是当初在下邳国阻拦过他,差一点坏了刘备大事的袁涣,金侯对其人都非常的尊敬。

        可惟独对糜芳,金侯根本就不鸟他。这与金侯对糜竺和糜夫人的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发现这一点的人,都很奇怪金侯的这种表现。

        至于原因,金侯却只对他在刘备军中唯一一个好友——刘基说过真正的原因,因为金珏曾经评论过,若是刘备真的在什么时候陷入到绝境,失去地盘,被赶出徐州,他周边的文臣武将们基本上都会继续跟着他,唯独只有这个糜芳未必会如此。

        真实的历史上,糜芳的确是一直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一直到刘备先后拿下荆南四郡和益州之后,才算是暂时稳定下来,糜芳当了南郡太守。结果,孙权第二次派兵偷袭荆州的时候,吕蒙和陆逊合谋骗过了关羽,吕蒙白衣渡江,在没有真正攻城的情况上下,就成功地迫降了当时依然在南郡太守糜芳。

        最终导致当时在襄阳和樊城与曹军鏖战的关羽没有了后路,兵败麦城,最后被杀,更使得刘备彻底失去了荆州。

        这虽然是金珏对糜芳的偏见,但也是他根据历史事实对糜芳下得一个判断,并不算错。

        故此,在那以后,刘基暗地里对待糜氏一族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因为金侯,他娶了徐州一个小世家的女子为妾,暂时也就没有再答应与糜氏一族结亲。

        其实,这对于刘基而言,是有好处的。毕竟,糜氏一族如今算是刘备的妻族,在刘备还没有儿子的时候,刘基若是贸然与糜氏一族过从甚密的话,对他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自古君王,可以对自己的臣子如何的大度,可对于自己的君主位置,继承人,都极为重视,哪怕刘备再如何大度,也会防备和猜忌这一点。事实上,刘备在杀刘封的时候,历史书中记录是听了诸葛亮再三的劝谏的结果,可实际上,为了年幼的刘禅能够地位稳固,刘备的心中恐怕也早就有了必杀之心。

        金侯接着自己方才的话,接着说道“末将如此说的原因有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