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来,大多数的研究员,他们产生大量成果和重要成果的时候,往往是三四十岁的时候。

        年富力强又精力充沛,正是做事业最好的时候,等他们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们本身的科研能力已经进入退化状态了。

        至于国内各个研究所的院士,与其说是一种能力的认可,不如说是一种荣誉,如果要让他们继续进行艰苦的研究,那是很难做到的。

        大多数时候指挥手下的研究员做艰苦的研究,其工作量已经有些超过他们年龄的负荷了。

        金三的实验室,也用不到特别厉害的研究员,他只需要几个领军的人物既可,其他的只要在几个领军人物的指挥下进行研究就好。

        这样,金三这次的招聘,就没有多少难度了。

        以中国学界目前的现状,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要是没有一个背景硬扎的师傅,别说研究资源各种匮乏,就算是研究出了东西,也很难得到承认,被妄加指责更是常态,张冠李戴的事儿,听说的很少,发生了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迷了。

        这次招聘,就有受不了机构研究气氛的人跳槽而来,到了金三的实验室,他们唯一需要竞争的,就是研究经费和研究进度。

        金三实验室的研究项目组直属集团,他们不会受到各种势力的制肘,也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他们按照试验大纲,承担一部分实验,出了结果,自然会受到奖励。

        研究方向很多,如果进行的是没有作用的项目,才会有消减资金或是被砍的隐忧,但只要光明正大的进行竞争,努力研究和工作的研究者,并没有额外的负担。

        在国内,不是每个研究员都有**进行项目的机会,在中国,一个研究员若是40岁就能主持**的项目组,就堪称年轻有为了。

        运气好的话,又是一方学霸,国外的研究机构资金充沛,往往能够给30岁左右的优秀研究者,提供**的项目资金,但大多数人也要到35岁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