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桑若若一直在庆幸,彼时的一时冲动,竟恰好赶在国内体现出明显的经济下行前回了国,才能阴差阳错找到一份还算适合自己的工作。“至少现在看来还挺适合的,只是不知道再做几年是什么样,有点焦虑。”桑若若这样告诉棠棣。

        ——————————

        棠棣是桑若若的高中同学,就是那种课间一起去卫生间,中午一起在学校后面栅栏门小卖部买零食的友谊。高中毕业之后,桑若若去了美国读本科,棠棣留在了北京读大学,时差和距离让两人交流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每当桑若若暑假回国,仍会跟棠棣厮混在一起,像中学时代的一样,一边逛街喝奶茶吃甜点,一边毒舌的点评擦身而过的路人们,然后笑成一团。

        桑若若学的是市场营销,读完研究生学位之后,在美国某轻奢品牌IS&7的品牌部门做新媒体营销专员。

        在美国,留学生想要留下的要经历两个关键环节:一,找到一个可以SponsorH1B(工作签证)的公司,二,在单纯随机摇号抽签环节被选中。

        这个听起来简单的流程践行起来却十分艰难,愿意且有能力给留学生sponsorH1B的公司本就不多,一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事和法务成本,二则如果招进来一个留学生占了一个坑位但是在第二步抽签环节被筛掉了,对公司而言还需要再招一个人来补位,十分折腾,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部分公司的JD都会有“citizenship”的要求。但也也有例外,像程序员,审计师这种劳动密集型公司,流动率本就不低,每年需求招聘大量年轻力壮又头脑灵活的应届生,所以像“四大”、Google这种公司仍会有不小比例的留学生进入。而市场营销专业最对口的且招聘人数最多的就是去联合利华、玛氏这类快消品公司做管培生,而时尚行业多是“坑”少竞争激烈,想想也是,谁都更想指着Dior宣传海报说“这个项目是我负责的”,而不是指着超市卖场里的牙膏堆头这样说。

        她自认为不是一个运气好的人,从学生时代开始,蒙的题目永远都猜错,甚至从未中过“再来一瓶”,几乎所有担心的事情都会发生,墨菲定理在她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她也算是走运的人,凡是到了单纯拼运气的关键节点,她总能被命运选中,也许人品真的是守恒的。

        所以当大家都祈祷自己H1B抽中的时候,她倒是很坦然,一方面她对于移民美国没什么兴趣,单纯是因为在美国上了这么多年学想再多体验一下西方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她也总有个预感,她能抽到的。果不其然,在最后一批名单放出来那天上午,桑若若刚坐到工位上,就收到几个同学的消息:我抽到了,你快看看你的!她很镇定的打开查询网站,输入自己的号码,刷新了一下,status一栏果然变成了“inprocess”,说明正式通过了抽签环节,进入了下一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呷了口楼下星巴克买的冷萃,她照常开始了工作。

        在这家公司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桑若若提出了辞职。她的顶头上司Lina是个嫁给纽约人之后就留在了美国的法国女人,Lina瞪大了眼睛问:“why?isitaboutwvisa?Wait,didn'tyouget,emm,what'sthatcalled?H1B,right?ButIrememberyou'vegotitstyear.”桑若若赶紧表示不是因为签证的问题,只是自己想回国了,几个回合之后,Lina让她先回工位继续工作,两人都冷静的想一想,相约中午去SaigonShake吃饭再谈。

        桑若若离开办公室后,Lina震惊之余迅速平复了一下心情,她当然猜到桑若若为什么忽然提出辞职,但是没想到是这样决断的姿态。桑若若是通过校园招聘进来公司的trainee,凭借亚裔的聪慧勤奋深受Lina重用,由其是在去年公司打算进军亚洲,她更是承担了跨文化交流的重任。去年年底review的时候,Lina更是据理力争力排众议把仅仅入职一年半的桑若若升了助理品牌经理(AssistantBandManager)。对此,桑若若是对Lina是感激的,对那时的她来说,没有什么比老板对自己的认可更有满足感的了。直到今年2月,之前在另一家著名快消品公司做trainee的Joseph跳槽过来,作为ABM加入。这本来也没什么,随着亚太市场的拓展,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然而Joseph在加入不到一年的这次review中,被升为了BandManager并将配饰线划归他管理。

        桑若若对这次promote安排的不满Lina都看在眼里。一般来说ABM升到BM也需要2年,Lina不是没有想过提出给桑若若升职,拓展亚太市场这一年来,在中国主流新媒体上的品牌宣传可以说全靠桑若若。但是品牌部VP认为亚太市场仍是起步阶段,甚至零售渠道都没有铺开,只进入了几家东京和香港的买手店,和一些新兴的潮牌电商,根本不是主战场。Lina对此持反对观点,中国的消费力太强了,她作为法国人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新一代的消费主力的审美水平跟几年前在国外outlet只喜欢大牌logo货的刻板印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在海外留学又回到中国的年轻一代,追求的是更有个性,更能表达自己态度的设计产品,这正是IS&7的机会。所以Lina是力主在中国市场投入更多精力的,桑若若也认可这个观点,凭借语言优势更是身先士卒做了很多工作,不仅市场策略写的出色,在中国办的几场预热champion也十分出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