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有机含量,提高肥力,可增加蚯蚓等生物。据预测保护性耕作两年以上土壤中的蚯蚓数量增加了三倍可减少土壤风蚀(流)、水蚀(流),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
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比传统作业可平均减少机械化次数3—4次,降低生产成本20%——25%,提高产量10%—15%,操作简单,时间短,施肥和播种一次完成,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农机投入成本低,化肥利用率高。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的技术路线是:麦收——化学除草——残茬覆盖地面——免耕施肥机播玉米——人工定苗、除草——玉米收获——免耕施肥机播小麦,秸秆根茬和冬麦小麦覆盖农田越冬。
一、免耕播种玉米模式:
行距*株距采用50c*20c或45c*20c或40c*20c。
二、保护性耕作中注意事项
1、凡是保护性耕作地块不准犁地或灭茬(包括人工灭茬和机械灭茬),否则蚯蚓数量减少,达不到保护性耕作目的。
2、保护性耕作地块地老虎对农作物损害可能比较严重,所以玉米播种时必须拌农药。出苗后及时浇水达到防治地老虎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项目免耕玉米播种管理技术如下:
1、适期播种
确定复播玉米主适宜的播种期,使满足光热指标,使各生育阶段所需光热降水与当地自然相吻合的保证。复播玉米一般播期越早越好,最好不晚于6月20日,收获期以在9月20日为宜,全生日期95至110左右。
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