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祁镇,再瞧着诸位大臣问:“倭患一直不除,朕心难安,你们说着倭患如何永除?”

        杨溥阁老站出来行礼道:“启禀陛下,这倭患来源在前朝就已经屡见不鲜,他们其中大多数是横行于海上的东南海盗和东瀛浪人组成,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我朝的一些恶民在其中,就是这样的三股势力的结合下,东南海上的倭患就形成了。”

        杨溥继续言道:“安南在我朝的帮下才复国不过十几年,国内十分的不稳定,流民也是遍地,所以滋生出了不少跟其他东南亚各国勾结的势力,他们常年就在海上劫掠。而这股势力,还跟东瀛岛国的浪人武士们勾结到了一块,那群浪人武士都是东瀛各个将军和大名们下面的打手,东瀛岛国正值动乱,他们没了活路,也进入到了海上。而我大明富饶,也就成为了这伙人们最眼热的地方,自然这其中还有本国的那些流窜在海上恶民组成的海盗群体,这其中伏龙为主,这可是一个海贼的大头目,他本就是我大明东南沿海出身的明人。”

        朱祁镇听到杨溥这个娓娓道来,他不禁也为之佩服。

        三杨有一个算一个,还真是大明朝前期的名臣。

        朱祁镇心中稍微有了底。

        杨溥言罢,最后启禀朱祁镇道:“若要彻底的根治这群海盗,必然要重建我大明东南水师,主动出击巡防海外,同时也请陛下以上国天朝天子的身份,督促朝鲜王身为我大明附庸藩属国,他朝鲜王理应配合我大明,合力阻断倭寇进入我大明海域。”

        朱祁镇这个时候想到了一件事,他好奇的问:“杨溥阁老,那东瀛小国,目前是什么情况?若朕记得不错,我大明是他们的宗主国才是,怎么现在反过来不认宗主了?那些流窜的浪人武士,他们管事的接我大明旨意后可会有所管辖呢?“

        杨溥是三杨中对于周边各国都有了解的人,就见他有些拿不准的道:“启禀陛下,东瀛小国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地处偏远而且远居海外,交通十分的不便,距离上一次太宗皇帝册封他们的国王已经时隔很久了,本就是小岛蛮夷,估计不会听我大明的。而且一些事臣也是听去往过那里的商贾们说的,他们那里貌似还在打仗,各地的大名和幕府将军们混战不断,这也是导致流窜在海上的武士浪人增多的原因,听说有一个叫足利义胜。”

        朱祁镇思来想去,目前要解决海患不单单只是倭寇的问题,而是应该需要一支庞大的水师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