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怎会这样巧?
难道文昌帝君算无遗策?
诸葛亮似是猜出了萧业的心思,笑道:“萧郎此次前来,动静极大,连帝君都有所感应,借此推算出是为炀帝正名而来,故遣我过来看看,可有帮上忙之处。”
冥府儒家,等于是萧业的娘家,于是萧业把来龙去脉道出。
“原来如此……”
诸葛亮捋着稀疏的胡须,沉吟道:“请恕亮直言,陛下有隐忧在身,切不可沾染上麻烦,于太庙显迹并非上策,不如玄成兄将炀帝传纪修改过后,由亮拿回儒门,请帝君降诏,于文庙显形。”
“如此甚好,业谢过先生!”
萧业大喜施礼。
显然,自己考虑的没有诸葛亮全面,由太庙为炀帝翻案,极有可能被李隆基一系拿住口实,对父皇不利,毕竟炀帝昏暴是全天下的共识,你为炀帝翻案,你想做什么?是不是他的同路人?
而儒家不同,儒家是权威机构,与佛道并列,文昌帝君在儒生中具有无上权威,由文昌帝君出面,自是最好不过。
而且文庙天下处处皆是,可起轰动效应,而太庙只在长安,即便显了圣,也要宣扬出去,还未必会有效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