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狙用脚胡乱地踢了踢道路旁的小草和石子,又用脚后跟跺了跺地上的软土。嘴里漫不经心地说道:“你说你咋那么小气?”

        “?”

        “借你一块破玉看看,都舍不得,我在手心里还没捂热呢,又要回去了。你说你给我多看两眼能死啊?”

        “……”

        数不近听他这话说得怎么那么不是味,只觉得脊背后面直冒冷气,他什么意思?!那是老婆给我的玉,让你拿去把玩,那当然不可能!数不近心里骂道。

        ……,等等。突然好似一道光线透进了黑屋子。数不近的心好像突然敞亮了。不过,这道光可不是一道好光,那是一道寒光。

        不至于吧?为快破玉,绕这么大个弯子?数不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有道是“疑心生暗鬼”。数不近越想越不对劲,他的大脑快速运转,然后把今天所有的事,前后串起来这么一想,立刻感觉自己有些发晕。如果公子狙觊觎他的玉的话,途中公子狙有过一些机会,可以从数不近这里把他的玉抢走。但是,很可能公子狙真正担心的人是季献。按公子狙的能耐,他可能早都发现季献的异常了,你想恶霸无良等都忌惮季献的实力,公子狙这种跑江湖的能看不出来?人家迟迟不动手,肯定是忌惮季献。也许,在公子狙眼里,他数不近根本就算不上一盘菜,人家予取予求,想怎么玩你,就跟揉面团一样。季献看起来是很冷淡,可是这一路走来,人家丝毫也没有要加害他数不近的意思,反而是关键时候,季献出头,这才吓跑了流氓头子无良,让数不近免遭皮肉之苦以及财产损失。说到底,季献才是他数不尽真正的保护神!

        那这样看来,所谓什么季献养鬼云云,纯粹都是公子狙在那里胡扯。也许就是季献因为痛失爱妻,不知道在哪里学会了一种法术,护佑着他爱人残存的一丝亡灵而已。恰巧公子狙会一种旁门左道,被他给看出来了。为了吓唬他数不近,到了公子狙的嘴里,就成养鬼了!

        想到这里,数不近打了个寒颤。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么公子狙先通过在送葬的队伍里露了一小手,博得数不近这种楞瓜的信任。然后再拨弄数不近和季献的关系,放大数不近对季献的猜疑,接着再通过“上课”,给学员洗脑,最终让数不近把季献引到绝路,顺带着,数不近这只大菜鸟也就是瓮中之鳖了……,这一切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天哪!做点小生意,怎么惹出了这般的大灾祸?!

        想到这里,数不近在心里大叫一声,暗地里给自己抽了无数个耳光。心里暗骂自己:你说你咋长这么个猪脑子,平时总以为自己能,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智叟那么聪明的人,都已经告诉你了,不要去有水和阴气重的地方,去了就有灾祸,人家把什么都给你讲到了,你个猪脑子就是不听;不仅不听,到了安溪之地,还当是个好地方,根本没把人家的话当回事,闹出这么大一桩祸事来。这、这、这,这简直是蠢到家了。最后还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把好友季献也给带歪了!数不近想明白了一切,真是五内俱焚、心如刀绞,恨自己愚蠢,恨公子狙狠毒、狡诈。他狠狠地盯着公子狙的后背,真是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啊——!”公子狙转身望向数不近,一声惨叫。

        备注:

        1)器,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先秦文明的重要构成。本书号称“硬核”历史,你别看涉及鬼怪神灵的,但是绝对“硬核”,不是我胡诌的。先秦那个时候认为,“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实,“得道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后世的玄幻纯粹跑偏了,以至于带歪了好多人。有的人甚至说,华夏文化就是“天道文化”。此言差矣,简直是谬以千里。很多人除了对“道”理解的偏差外,对“儒家”,“道家”等所谓先秦百家理解更是不得要领。这些今天不讲,因为那是以后的主旋律。现在,暂时讲一讲“器”的概念。就象先秦人名的用法一样,“器”的概念,非常繁复,不是一句话能讲得清的,我们暂时把这个提出来,告诉大家有这么个概念,以后大家慢慢就懂了,因为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古代的“气,器,炁”事实上是有它们各自的特殊含义的的,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先秦的某种文明消失了,这些概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气和炁合并成了今天的一个字“气”,器,也失去了它本来还有的意义。还有“形”、“象”;“名”、“言”、“时”、“机”等,它们都是单独的概念。本书以后将涉及非常多的古文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定要关注一下(当然,我们这个传统文化跟世面上那些《四书五经》的根本不搭边。柱子眼里,那些大部分都是垃圾)。或者,为了以示区别,可以说,我们以后将要涉及的是中国古文化。总之,今天我们这里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家记住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