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玉!还有玉,这个要多带一点儿。到时候,我有用。回头你到玉府去多领一点。尽量不要让主公知道,都记在我的名下,给玉萍儿说,就说我出国要用的。”

        ……

        东宫里,太子子羽一脸的兴奋,在院子里踱来踱去,吩咐下人替他置办东西。因为鄟至仁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让太子去齐国上大学了。

        “启禀主君,大祝求见。”

        “请,快请。”太子两眼放光,一脸的兴奋。大祝是他的左膀右臂,在鄟国,是他可以依仗的股肱之臣。他正想找人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大祝竟然就来了。

        “哎呀,糊涂!上什么大学呀。”大祝一见面,就在院子里跺起了脚。

        大祝跟大巫的岁数差不多,是个小老头,俩人个头也差不多高。不过,大巫是方脸,大祝是瘦脸,大眼、扫帚眉,论长相,大祝能比大巫更好看一点,人看着也比大巫更精明一点。

        太子一皱眉,犹豫了一下,给大祝做了个请的手势:“先生里面说话。”先秦那个时候,先生是对长者的尊称。

        宾主落座,大祝侃侃而谈。

        “殿下,你可不能去齐国呀。”

        “此话怎讲?”太子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多好的学习机会呀,齐国地大物博,今非昔比,现在晋国都压不住它。我去齐国,一来可以开阔眼界,二来,我也可以在那里结识新的朋友,学习人家先进的方法。我听说,管仲的那些学生,把他的各种治国方法都汇集成一册。如果有机会,我们能学到管子的治国方略,岂不妙哉?”太子和大祝比起来当然稚嫩的多,满嘴的学生腔。

        “哎呀,殿下,开拓眼界是可以的,但是,治国安邦岂是殿下你要的东西?”大祝嘴歪眼斜,一脸的遗憾,“开拓眼界是有必要的,我也赞成,如果有机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这是很好的。但是,你身为鄟国储君,岂能放下君位不管,跑去上什么大学呀?你看看,古往今来,出国的太子有几个有好下场?不是被人家扣为人质,就是被他人夺了储君的位置。我听说,鄟公对既望很有好感,是不是?那既望是怎么做的,他愿意出国上大学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