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汲老脸通红,只能诺诺道“吴大王何必曲解我的意思,治国和打仗,终究还是不同的。”

        刘汲竭力争辩,但气势很明显弱了三分。

        的确,在这个当口,武将们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你们不必争吵。”赵桓道“朕也思索了许久,心性道德,圣人微言大义……这东西十分重要……正因为重要,才应该作为基础通识,不论文武,都要学习!”

        听到这话,诸多宰执都感到了一丝不妙,官家这又是要整幺蛾子。

        果不其然,赵桓笑呵呵道“吕相公,朕让你编的书如何了?”

        吕好问慌忙道“回官家的话,字典已经在编了,倒是太上皇最近写了一套皇宋通考,老臣以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

        “怎么讲?”

        “太上皇穷究天人,自开天辟地讲起,细数历代兴替,总揽诸子百家,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条分缕析,十分得当。老臣以为,正式官家需要让文武学子都知道的典籍!”

        不得不说,赵佶总算干了一件人事。

        “纲常忠孝,这些自然是立身之本,不论文武,都该牢记在心,铭刻肺腑。朕以为任何学堂,都要讲解清楚。读书人十年寒窗,除了识字背书,也要耗费大量精力在策论文章上面,至于作诗填词,也是该会的本事,刘尚书,你觉得这些也算圣贤大道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