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带来的利润是惊人的,韩国因此增加了财富,积蓄了国力,增加了军队开支,面对秦国的东侵和楚国的挤压才勉强得以应付。

        韩昭侯去世后,韩梅的兄长也就是现在的韩宣惠王即位后,依旧贯彻和魏国的盟约。

        魏申和韩梅也认识到,在战乱和兼并最为残酷的战国时代,表面上是七雄并立,其实现在已经由战国初期的魏国一枝独秀,变成了魏国、秦国为第一梯队,齐国和楚国处于第一梯队弱,第二梯队强的地位。赵国、燕国和韩国则属于第二梯队,还有一些诸侯如宋国等则处于第三梯队。

        在第二梯队中,韩国是最弱的。主要就是缺乏发展的战略空间。

        韩国兼并郑国后,向东已经无力发展。北方是拥有魏武卒的魏国,西方是虎视眈眈的秦国,南方则是蛮横的楚国。

        熟知历史走向的魏申和韩梅,明白韩国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和其他诸侯一样变法成功。虽然列国都有变法,但是秦国由于变法最为彻底,所以发展最为强劲。韩国虽然也变法过,但却是最不成功的一个,对此魏申也无能为力。

        魏申所能够做的就是,韩国做魏国最亲密的盟友,最大限度的来保存韩国。

        所以魏申和韩梅建议韩宣惠王一方面发展国内经济,一方面加强军队建设。

        加强军队建设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军队素质,一方面是发展武器装备。

        韩国军队的立足之本就是韩国的武器装备十分先进,对于弩箭各国都有装备,但是韩国的弩箭,在战国诸雄中是最为精巧和强大的。

        弩箭与弓箭最大的差别就是射程,普通弓箭手可以射100步,稍微强大一点的可以射到150步左右,古代的一箭之地,大约合130步,换算下来就是约合190多米。

        而弩箭则大大延伸了射程,普通的臂张弩射程就能达到300步,踏张弩的射程可达500步,而韩国秘密研制的架在战车上的床弩,射程竟然可以达到800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