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申不清楚孟子的心中想什么,但是对孟子的成果还是极为满意的。这个时代,读过书识字的人真的是太少了。这样即使有好的政策,在执行起来也非常困难。加上过去读书识字的大都是贵族子弟,让他们做基层的官吏还不乐意。现在的学宫有意识的招收了一些平民子弟,大大充实了底层官吏的不足。

        另外,魏申还把招生作为军功奖励,如果有人立了军功,按照贡献也可以选择让家中子弟到学宫读书,也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同时也大大刺激了一些人作战的激情。

        魏申最后勉励了一番孟子后,才离开学宫。

        ······

        “大捷,前方大捷,公孙衍将军大捷。”

        一个月后的某天黎明,一队疲惫不堪却依然兴奋的魏武卒来到大梁城门下高呼。

        “开城。”大梁守门军官验明来者身份后,下令开城。

        城门刚刚打开一个缝隙,这队人马便挤进城门,然后纵马向王宫飞驰而去。一边跑一边高呼“大捷,前方大捷,公孙衍将军大捷。”

        整个大梁都被这喊声惊醒了。

        魏申亲自接见了前线回来的传令兵。

        一会儿,好久没有露面的魏惠王也抱着病体出现在王宫里,这时的魏惠王,哪里还看的出一丝病态,虽然他拿着战报的手还有些颤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