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邯郸,赵雍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前线秦军的攻势十分猛烈,年轻的赵雍匆忙拜宗室赵疵为将军,也率兵五万,奔赴前线对抗秦军。

        结果时间不长,前线传回战报,赵疵军不敌秦军,连造重创,最后一战赵疵军破被斩杀于阵前,秦国军队连接攻占了蔺、离石等地。

        没有办法,赵侯赵雍只得再次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割地求和,一下子赵国又损失了百里土地。

        为什么在赵肃侯葬礼之际,面对众多诸侯的重兵压境,年轻的赵雍可以拿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的气势来,现在却急于求和呢?

        年轻的赵武灵王,现在还是赵侯的赵雍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赵肃侯初丧,举国悲痛,面对外敌,上下一心。

        而现在的赵国,在遭受齐魏攻打赵国的战争后,赵雍急于富国强兵,要实行“胡服骑射”。然而他“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仅仅处于考察阶段,就接连遭到邯郸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尤其是以公子成为首的宫室贵族等人,他们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

        打仗是需要这些贵族士大夫从自己的领地出兵的,现在都不愿意支持赵雍变法,出兵也就甭想了,导致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减弱,根本无力面对强秦的进攻。

        干脆,割地求和吧,好抽出精力来对付这些老顽固。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的”都是顽固,起码眼前的相国肥义就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