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秦穆公野心勃发,时时刻刻想着“问鼎中原”,可惜的是当时的晋国非常强大,就一座大山一样,阻挡着秦国东进的道路。没有办法东进的秦穆公只得退而求次,挥军向西,称霸西戎。其中就在公元前444年,秦军攻破了义渠,但是并没有灭国,只是让义渠臣服于秦国。

        不得不说,义渠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家,战败后不仅没有消沉,反而吸取教训,厉兵秣马,后来在公元前430年,倾全国之力攻打秦国,并且从泾北一直打到渭南,不但收复了过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

        到了现在,秦惠文王当政,多次发动了对义渠的攻打,使得义渠国疆域不断缩小。

        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义渠王,暗中秘密派人联络上了魏国,希望得到魏国的帮助。

        为什么联系魏国,无他,只有魏国在和秦军的战斗中,多次打败了秦军。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即使义渠国不派人来魏国,魏申也想派人去联系他们。有这样一个可是时刻为秦军造成威胁的诸侯,魏申是早就密切关注了的。

        现在的义渠国,早就不再是历史上面对秦军无力反抗的小部落了,在魏国的支持下,实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其实谈及胡人和中原民族的争斗,是汉唐时节都是中原王朝占据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北方的游牧民族越来越强悍,北宋不敌辽、金,南宋亡于蒙古。有明一代上半场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成为了瓦剌的俘虏,下半场被清军一点点蚕食,最终灭亡。

        究其原因,是过去少数民族的装备不敌中原,他们没有马鞍、没有马镫,到后来是没有马蹄铁。这让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打了一个大折扣。而拥有了和中原民族一样装备的游牧民族,慢慢地就占据了优势。

        秦军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义渠国的都城郁郅城,但是秦军不知道的是,现在的义渠军早已不同往日,在魏国的援助下,义渠军的骑马已经装备了马鞍和马镫,过去简陋的皮甲换成了防护力倍增的铁甲,就连郁郅的城头,也悄悄安装上了抛石机和巨弩。

        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军大军一路碾压过去,很快就攻破了郁郅城,义渠王失败之后,只得再次向秦称臣。名义上还是义渠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秦国的诸侯,到后来又变作了秦国的郡县。后来的义渠王不甘心做名义上的义渠王,事实上的县令,结果却被自己的情夫芈月,也就是宣太后诱杀于甘泉宫。义渠国也正式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县。

        魏申明白,因为魏国没有按照历史衰落成二流诸侯,导致赵国没有顺利的崛起,而急于东进的秦国也没有能够占领函谷关,只是苦了韩国,被秦国攻打了数次,已经丢失了数百里土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