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的桓玄家族的势力基本消灭了,刘裕长吁了口气。407年十二月,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忽然去世,从王谧葬礼仪式上回来,刘裕难过了好一阵子。

        王谧和桓玄关系密切,桓玄接受晋安帝禅让时,交接玉玺的仪式还是在德高望重的王谧的帮助下完成的。现在桓玄被诛,按理作为桓玄同党应该一块儿被铲除了。但是由于刘裕的保荐,王谧依然官运亨通,安享荣华富贵。

        刘裕和王谧也算是有缘人。当初刘裕作为普通百姓应征入伍时,在大家眼里他还是个泥腿子、土包子,是浪迹赌场的二流子。多亏王谧在谢玄面前竭力举荐了他,才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当刁弘因为债务问题要搞死他时,是王谧慷慨解囊才让他躲过一劫。

        桓玄死后,王谧尽管加侍中,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但王谧经常因为曾经和桓玄过从甚密而惴惴不安。护军将军刘毅就曾当着大家的面调笑他:“王尚书,你告诉大家,你到底把玺绶放在哪里了?”王谧心里更害怕了。

        后来王绥因为涉嫌参与桓家外甥谋反,父子兄弟都被杀掉了。从弟王谌对王谧曰:“王绥没有罪,而被杀掉了,是因为他是有声望的人。兄长不光名声在外,还位高权重,能不危险吗?!”王谧害怕了,想与他一起逃走。

        刘裕知道了,就给大将军司马遵写了封信,要求派人把他追回来了。王谧回来后,还是当原来的官。在关键时刻,刘裕拉了王谧一把,否则王谧不是因反叛罪被处死,就是浪迹天涯,不知所终。

        刘裕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王谧的好一直记在心里,随时准备报答。可谁知天不假年,王谧才48岁就与世长辞了,刘裕不胜唏嘘。

        王谧死后腾出了一个录尚书事的重要职位。按资历这个位子应该由刘裕来填补。可是与自己一起举事的刘毅却不想让刘裕接任。他建议要么由中领军谢混接替王谧,要么把王谧的职责分开:刘裕任扬州刺史,孟昶负责中枢事务。

        当时刘毅派了尚书右丞皮沈将两个建议通知刘裕。皮沈先去见了刘穆之,把这个事告诉了他。刘穆之听后,没有立即应承下来,而是借上厕所的机会把这事告诉了刘裕,并提醒刘裕千万不可答应这两个建议。

        刘裕拒绝了皮沈后,召来刘穆之询问其中的原由。刘穆之说:“经过司马道子和桓玄的瞎折腾,晋朝已经如日薄西山。按功劳大小而论,应该你上位了,但是刘毅不服气,终究会有一番争斗。扬州是国家政权的根本之地,不能轻易假手让人,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明天你要亲自入朝,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取到扬州刺史这个职位。”

        最终刘裕接受了刘穆之的建议,在朝堂上按功劳的大小,据理力争。而刘毅从个人的特长的角度,滔滔不绝面红耳赤地说个没完。目瞪口呆的安帝原本就不知道哪个该出任扬州刺史,看着两位功臣剑拔弩张,更是张口结舌左右为难。别的大臣也是做壁上观,生怕说错了话站错了队,惹火烧身得不偿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