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士兵根本不需要配发什么厚被子,每人给一顶小蚊帐才是真的。反正花的是英国人的钱,不够就再问英国人要。最好是凉鞋,那种牛皮的凉鞋,也得给士兵们一人备上三双。

        有一说一,这年头带英帝国的后勤,比法国人还要拉跨。据说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后方输送过来的补给,就堆积在港口,然后无人转运,腐烂破败。前线则缺医少药,补给困难,不断向后方发电报要补给。

        然后就继续补给送到港口,在港口腐烂,前方继续饿肚子等死。这玩意儿看着像个笑话,可真就是现实。最后还是铁路铺设完毕,前线的后勤才恢复了一定程度上的供应。

        至于说在清国,英军所谓的后勤补给,其实也很难说有效。主要还是英国人比较愿意花钱,没有在占领区大规模的抢劫,而是采取付现的方式购买食物,征购骡马,雇佣民夫。所以才没有出现严重的后勤问题。

        眼下传习队要去印度,指望英印政府好好供给可能很难,还是幕府这边尽量能带的都给他们带上,一开始携带肯定困难,等之后没得用的时候就庆幸了。

        至于说粮食什么的,那倒不必太着急,印度的粮食产量挺大的,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跟着去的阿尔考克会管好他们吃饭的。

        “你挑个时候去和那个公使说说啊,一个月可不剩多少时间了。”助六和忠右卫门那是贫贱之交,没啥不好说的。

        “省得了,明日我就去横滨。”忠右卫门答应。

        “对了,那些英国教官还给了两件成衣,说是按着做就行。”助六还夹着一个包袱,之前没有掏出来。

        不是红色的呢,忠右卫门瞧了瞧,英国人其实也是知道变通的。鲜艳的军服越来越不适合近代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红色也更容易令士兵和军官成为对方神枪手的靶子。而且在印度穿戴厚重的红色全套军服,也过于炎热了。

        或许还有人说熊皮帽?是要热死在印度的士兵吗?哈哈哈哈哈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