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不一样,我的毛囊非常坚固,唾液中也没有足够的上皮细胞,所以还是需要血液。”李奆解释:“主要还是觉得你怕抽血。”

        二十三世纪的人类,是从基因层面促使自己进化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与智力,就连细胞寿命和分裂周期上都有进步。

        “对了,你要种子有什么用?也是用做什么分析吗?”希斯特利亚问。

        “不是,我想做一些快速生长的农作物。否则,希娜之墙内的土地可没法养活那么多人。”

        出于基本的怜悯,他不愿意看到饿殍遍野的场景,而改造种子的基因,并不耗费时间和算力。

        善良的成本可以接受。

        “有多快?可以一天就长出来吗?”希斯特利亚水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

        “谈不上肉眼可见,但可以一月一熟。”李奆接着说:“对了,还要改造一些生产有机肥的微生物,毕竟凭土壤的肥力,能否实现一月一熟倒是个问题。”

        就在两人说话间,分析结果出来了。希斯特利亚的基因排除性别差异后相对于李奆有百分之三不同,主要集中在第三对染色体上。除此之外,每对染色体末端dna链都有经过添加的痕迹。

        为了分析增添的碱基对表达的蛋白质是什么,李奆打开了第二台仪器——生物计算机。

        甚至不需要计算机的全部算力,只需要一部分就行。至于另一部分算力,李奆要用来改造种子的基因。23世纪的资料库中有基因编辑农作物的各种数据,而李奆走之前便下载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