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料李健城反对道:“各位大人,道理是越辩越明的,朝廷需要的是兼容过去式和未来式两者的办法,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过去和未来。否定过去因为合理合法得到财产的人,那就是对过去的背叛,也是朝廷对自我的背叛。

        “而摒弃那五千万流民,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我们大曌也就没有了未来,因为只要人在繁衍,无田无产的人就一定会在次出现,我们是没有办法和这种无限的未来相对抗的。这当中一定要有做出牺牲的人,所以我们不去面对这个问题,大曌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就和过去的所有朝代都一样。”

        “我们讨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无论是什么治理的办法提出来,就一定会产生矛盾,因而儿臣恳请父皇,让各位大人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都问出来,也请父皇恕各位大人无罪,因为不说出来,那么执行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矛盾。”

        李健城的这个请求是很破格的,因为在这个君主封建制的国家,神景帝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这些大臣都只是臣子。

        李健城这个混账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着神景的面说大曌会灭亡,但是听多了他也免疫了,神景帝思考着李健城的话,他也想听听这些大臣的想法,他道:“准了。”

        神景不是个说话不算话的皇帝,皇帝如此破格的同意了,众位大臣也再次感受到了神景帝的决心。

        这时候两朝老臣赵元吉说道:“七殿下,老臣不明白。按理七皇子所说,这些过去式的人,是合情合理的在发展,他们通过努力拥有了财富,这些人遵纪守法,没有什么不妥。自强不息这是自古以来的天理,若以好坏来分,这些人无疑是好人。朝廷怎么能限制这些好好发展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让这些人做出牺牲?”

        赵元吉深刻的明白,无论以何种方法去改革,总归是有土地的人才能拿出粮食,可是现在谁有土地?那就是李健城口里过去式的人。那么能够做出牺牲的也就是有田有产的‘好人’。

        这位老大人赵元吉的想法,李健城是理解的,这个问题在李健城那个世界,二十一世纪初,贫富均衡扩大时,也是一样的。

        富人们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他们不亏欠什么,但是为什么要被仇视呢!为什么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改变了未来的环境。最初富裕起来的人,是通过信息和空间富裕起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