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袁金申告别之后,林子轩三人找了家饭店吃了顿饭,然后又跟相熟的几个朋友拜了拜年,看到天色不早了三人开始往家赶。这一路上,三人边走边谈,谈论最多的也由原来请那些广告客户吃饭,改成了那个袁金申。

        “怡和洋行可是香港有数的几个大洋行之一,如果这个袁金申真能在那些洋人大班面前说上几句管用的,咱们报社可就发达了!”罗嘉文一路上都在梦想着美好的未来,想着万一真能搭上怡和洋行这条大船,然后一路行驶到世界最高峰。

        “别太给予太高的希望,向他们那样的大洋行都有自己固定的报社送报纸,咱们的希望不大,就算成功了也就是顶多订几百份报纸,值得这么失态?”林子轩笑问道。

        “这可不是几百份的问题。”罗嘉文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你想想,这些洋行可是精英的聚集地。他们吃喝不愁,眼光因受到高等教育所以也是与众不同的。如果他们看上了咱们的报纸,再往外宣传一下,到时候那些大大小小的洋行、公司,说不定政府部门也要找咱们订报,这得是多大的销量?我看最起码一天也得几千,你明不明白?”

        “我知道,可未来的读者再多,也难掩咱们现在只有一千八百多份销量的尴尬!洋行也是要脸面的,何况是怡和这种能左右香港经济的洋行龙头?我当时只是在姓袁的面前打打广告,可压根儿没想过人家真会来订咱们的小报。”林子轩苦笑着摇头说道,底气十分不足。

        “大过年的,你别说这些伤心事儿好不好?”罗嘉文撇了撇嘴埋怨道。《环球时报》自从重新创刊以来,销量虽然一直不是很大,但总体销量还是稳步增长的。本来他们算计看到了过年的时候,怎么着也能涨到两千多份甚至还能更多,可事与愿围,早在半个月以前,报纸每天在外面的销量达到一千八百多份之后,就一直只是上下浮动,再没有了明显的增长痕迹。这个现象让大家本来还不错的心情瞬间冰冻,由积极变为疏懒,连过年的心思都差点儿淡了。

        “子轩哥,你说那个袁先生提到的那个上海来的大亨会是什么人啊?小雅突然问道:“我看他提起来的时候,眼神都怪怪的,好像自己多了不起似的!”

        “哈哈,你也看出来了?”林子轩笑问道。

        “当然了。那会儿,他的鼻子就差翻到天上去了,谁看不出来?小雅嘻嘻笑道。

        “老罗,你猜那个大亨会是谁?”林子轩又转向了罗嘉文。

        “别烦我。正想办法去刺激咱们报纸的发行量呢!”罗嘉文皱眉说道。

        “今天是春节,不管穷的富的,高的矮的,都跑出来热热闹闹的庆祝,你以为你是警务署长呢?担心这担心那的。”林子轩笑着拿手指捅了罗嘉文一下,胳膊挂着的一只烧鸡更是毫不客气地蹭到了他的身上:“给你个机会,在你妹妹面前显摆显摆,也让你长长脸,别老是被我无情的打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