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外加演唱人高亢的‘童声’都让这首歌变成了一个经典。

        在诗人的眼中,秋天的哀愁、悲伤的代名词,在这个季节更多的是适合于感慨、悲叹和抒发qing怀。但是在农民的眼里,冬天却是最为喜悦的季节,因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收获季节已经来临。

        山下的稻田已经由原本的青黄相间变成了一律的金黄色,稻杆再也承受不住沉甸甸的稻穗,不得不弯腰低头了。一股风吹过来,大片的稻田立刻就变成了一片小小的海洋,稻穗此起彼伏,就如同是一阵阵波浪一般。

        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稻香,农户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风调雨顺再加上有莲花水库的灌溉保障,榕树村的稻田长势喜人,今年的水稻丰收已成定局。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主人开始磨镰刀,有马匹或者是牛车的农户也跟着开始检修马鞍、车架。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主人就开始翻出夏收时使用的蛇皮袋,一个一个地检查,以确保这些蛇皮袋在装稻谷的时候完好无缺。

        村里的小学也跟着放假了,因为学校的师生都要回家里帮忙,为秋收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别看小学的娃子还小,但还是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可以帮大人减轻很多负担。

        送水、送饭、看牛、看马,要不就是留在家里翻晒稻谷,这些活儿农村的娃子是样样精通,干得有模有样的。城里的娃子,估计在小学阶段连一个碗都没有洗过吧?估计有很多小孩认为大米就是在超市里面生长或者是家里的米袋子长出来的吧?

        仿佛是事先约好了一般,原本一直很安静旷野在一个清晨被喧闹从沉睡之中清醒。一波波人潮带着工具,向着自家的稻田走去,他们拉开了秋收的序幕。

        接着村子里面也开始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一台台手扶拖拉机和小型联合收割机冒着黑烟‘吐吐吐’从各个交通要道冲出村子,奔赴秋收的第一线。在南方,因为地形的关系,基本上梯田很多,加上分田到户之后,主要实行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因此很少能出现像北方那种大规模机械耕作的场面。

        在分田到户的初期,因为每一个家庭的条件都不怎么好,再加上适合南方地区的农用机械也很少,收割稻谷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稻谷都是要人工一把一把地割下来,然后肩挑背扛地送到晒谷场进行脱粒。其中的艰辛只有那些亲身参与的人才会明白,如果家里有马匹或者是牛车,那就能节省一点劳力,加快一点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