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一战成名,纵然不少书生说他狂傲目中无人,但出去再听见有人骂马文才,总忍不住去辩驳一二。

        采诗宴的各位书生几乎代表了民间大部分喉舌,他们一出面,民间对于马文才的骂声顿时少了许多。

        赵珽知道后开心的不行,急忙忙带着马文才去拜见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没有推脱,直接答应举荐马文才,想了想,又嘱咐马文才接下来的日子里低调点,最好多和其他学子多来往交流。

        想到马文才在采诗宴上干的事,礼部尚书干脆提点到底,“现在纵然他们出面替你说话,但心里总是气不过的,你先找几个能和你说的到一块儿的,性子温和些的学子相处,我记得有个叫李兆廷的学子就不错,听闻那日还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替你论对。”

        马文才眨眨眼,李兆廷?

        赵珽心中顿时明了,估计是那日李兆廷认出了马文才,所以才会主动站出来帮马文才。

        知恩图报,倒是不错。

        礼部尚书笑着道:“说起那李兆廷,那也是才华横溢的人物,前两日右丞相听闻他的事迹,命他进府作赋,甚是喜他才华,已经举荐他入试,说不定你们还能共登金科,同朝为官。”

        马文才:“……”

        不,请相信我,不会同朝为官的。

        出了礼部尚书家,马文才忍不住同赵珽说起这件事,赵珽诧异的看着他,“这有什么可忧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