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玉芙伊带着两人,来到京城,于新民街上开了这家「药豆房」。

        一位年轻美貌女子抛头露脸做起店铺买卖,实属罕见,何况是在鱼龙混杂的东城。所以,一时间,漫天的闲言碎语、是非纷争,纷至沓来。

        令人意外的是,咱们的这位玉掌柜毫不含糊,凭着一门无可挑剔的手艺、一张巧舌如簧的利嘴、一身过人胆识与翻云覆雨的手段,硬是给撑了下去,做到至今的街知巷闻、无人不识。

        相处日子久了,邻里间彼此熟络,爱嚼舌根的妇人们也不知道哪里打听来的传闻,竟将玉芙伊的身世深挖了出来。

        据传,这玉掌柜本是江南女子,年方二八便嫁作人妻。夫妻恩爱,日子过的还算和美。不曾想天妒红颜,两年后夫婿染病身亡,叫玉芙伊年纪轻轻成了寡妇。

        有道是貌美寡妇是非多,就连婆家的小叔伯舅也有对她垂涎三尺,起了染指之心。自家婆婆受不住流言,百般挑剔虐待,最后干脆将她扫地出门。

        可怜玉芙伊父母死的早,仅有的婆家依靠也没了,从此流离失所。几经周折下,来到了京城,开了这家「药豆房」谋生。

        传闻是否属实还另做他论,可玉芙伊自夫君死后在夫家如何低声下气委曲求全、对方的叔伯舅弟如何贪恋美色如狼似虎、自家婆婆如何寡情刻薄咄咄逼人、街坊邻里如何狗眼看人恶言相向,妇人们说的是头头是道事无巨细犹如亲见。

        如此一来,原本又嫉又恨的妇人们哀其红颜薄命,对其态度多少有了转变。只要自家男人不逾界,也就不会太过针锋相对。有的时候,还会主动为其出头,赶走那些个过来撩拨的地痞浑头。

        男人就更不用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入得新民坊,哪能让这朵鲜花叫旁人摘去。但凡自己婆娘少盯一眼,立马争先恐后、想尽办法、用尽手段来赢取美人垂青。试问,有如此娇娘共卧一榻,哪怕少活十年,也是甘愿。

        玉芙伊自然知晓他们的心思,也不说破,只是顺水推舟,让自家「药豆房」的生意愈发红火。

        「药豆房」四绝:娇媚的掌柜、吹弹的豆花、除病的汤药和新民四大伙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