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就说明白就好。说多了也没用。”林朗摆了摆手,然后正襟危坐的问道:“张伯你说,就我这个身份,去逛一次青楼带多少银子比较好?是一百两。还是五百两?或者说一千两?”

        见着林朗是问这事,张伯倒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其实他那知道林朗心中的无奈啊。

        至于为什么无奈,就得说说大明的货币制度和白银购买力了。

        大明的通用货币是铜钱。虽然早期洪武年间有过大明宝钞,不过贬值的实在是太快。最开始一张宝钞就相当于一贯铜钱,也就是一千文。但是到了后面,跟厕纸没什么区别。不过即使如此,至英宗朱祁镇之前的所有皇帝都大力推行宝钞,禁止黄金白银交易。不得不说,老朱家还是深谙自己是印钞机的好处。

        而白银作为市场上的主力军,则是明中后的事了。一两白银也相当于一千文也就是一贯铜钱。以米为等价物来算的话,晚明一两白银差不多等于现在的一千八百多块钱。当然,米价是浮动的,比白银更甚。

        不过以职业来说这一两银子的话,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据《宛署杂记》记载,在市井工作的人每天收入是七十文,给皇帝打工则是上百文。在那时,一两银子可以买近两石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那是明朝最后的高光时刻,万历年间。

        所以林朗很懵,对于他这么一个初到大明的萌新来说,他还真不知道逛青楼带多少银子合适。毕竟青楼可也是服务行业,这服务行业的收费那波动可就更大了。

        林朗可不想最后裤子一提,发现包里银子竟然不够。

        见着张伯顿住,林朗一摸下巴,说道:“张伯你愣着是什么意思,你不会没去过吧?不对啊,我记得我好想听谁说过张伯你原来每个月都会去那什么宜春楼。呵呵,不知道这是张婶知道不,要不要我去问张婶?”

        “我的少爷啊,你都听谁说的?”张伯一听,不由有些急了,连忙正经道:“咳咳,少爷啊。不是老头我说你。年轻人要注意克制。更何况你身体才好。要老头我说……”

        “算了,我还是去找张婶吧。”林朗说着就要起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