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天灾不停,所以粮食问题,对朱子龙来说是重中之重。
他要带回去的主打产品就是杂交水稻和土豆等高产作物!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80年,以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后,通过对比试验表明,中国籼型杂交水稻平均亩产比该国水稻良种增产165.5%~180.3%!
杂交水稻的出现根本解决了了中国人主食口粮的紧张,同样的,也能解决明朝人的吃饭问题。哦,哪怕一省之地也行呀。因此,这是必须引进的技术!
当年美国用200万美元的代价得到了杂交水稻专利的转让,2020年也就几十万人民币就能买到。
朱子龙一进南京农科所,说明来意后,对方也不含糊。
早稻品种?要了!中稻品种?要了!晚稻品种?也要,耐旱的耐寒的统统要!
此时我国新研制的杂交稻,已经是第五期超级杂交稻了,亩产突破1200公斤,放在明朝也许产量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这个要求,但是亩产千斤左右。朱子龙还是有信心的!
以朱子龙的了解,明代南北方亩产加权平均后的产量,是每明亩生产2.31明石原粮。
明代的一亩相当于现在的0.9216市亩,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亩产量是平均每市亩生产原粮343.424市斤。
“洪武元年有司奏,定处州七县田赋,亩税一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