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意思就是,我代表朝廷牧守一方,现在出现了旱灾,大家都是本地人,为了本地百姓的好,请大家来了,都意思一下。官府在拨一点钱粮出来,共度难关。

        否则,潜台词是,本侯难做官呀,这官难做了,美洲货也就难做了,是不是?

        “地方有难,张某义不容辞,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三千两。”很快,朱子龙事先安排好的商人托说话了。

        “吾愿随张叔尾骥,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三千两。”商人托二号,也是急急跟进。

        其它商人见状,这都有了出头鸟了,纷纷跟着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捐。不一会的工夫,只要跟朱子龙的商号有生意来往的,都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往下稍微调整一些。

        很显然,朱子龙的号召起作用了。

        几百位合作的商人每个人损这么一笔,算下来。只少是粮食几十万石,银两近百万。

        粮食一担基本就是一石重左右了,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的这个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这个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也就是一担约为200斤粮食了,几十万石粮食,就是几千万公斤粮食,再加上近百万两的银子,绝对可以再从外地购买到这么多的粮食。

        所以,朱子龙这一次私下,归属自己的个人劝捐,基本上是一下子白白免费得到了近5000万斤粮食到手。

        一侯之力,竞然比一省所有地主捐给孙元化的粮食还多nnn倍,而且不归官府处置。可自行处置!

        真是nb!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