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做了一件与大明朝的女人们,特别是“第一家庭”的女人们有重大关系的事情:命儒生朱升编订《女诫》,并刊刻全国发行。

        从此之后,《女诫》一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大明王朝的妇女基本评判手则,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执行的都是这一套相同的标准。

        明朝皇室的选妃,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深入群众的,因为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调子——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

        翻译成白话就是:皇帝以及亲王的老婆,无论是正房的皇后,还是偏房的妃子,都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优先选择“良家女”,也就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子。

        至于那些主动给皇室“献美人”的,一律不接纳。而这个基调,也被整个明王朝从始至终,一直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也就是说,在明朝想当皇后或王后,以及皇妃之类的,你的家世越一般,越有可能性。

        妥妥的就是给明朝的穷吊丝女人们,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机会。你说这,能不变成妇女节吗?

        而此时,朱子龙更是下旨,让海选宫女的地点,重点放在了受灾的省份。

        其潜台词很明显,就是反正大明一向都是男少女多,有钱的人有几十个妻子,穷人照样还能找到许多女人当老婆。

        仅然如此,为了免于在灾区,许多女性死于天灾之中,还不如拉进宫里来。就算大部分都当不成娘娘,只少也能活命。

        宫里包吃包住,包工作,还有五险一金。呖,好吧,说快了,没有五险一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